“走进河南坠子,探寻非遗魅力”——商学院学生对河南坠子的调研之旅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  浏览次数:次   新闻作者:高若彤  摄影:高园钧  来自:曹佳丽    责任编辑:曹佳丽

河南坠子作为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曲艺艺术,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。它以其质朴优雅的音乐、贴近生活的表演形式,曾深受广大民众喜爱,并在全国广泛流传。2006年,河南坠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标志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。为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,推动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,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商学院2022级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王越、姚羽琪、高园均、李朋珍、吴一凡、高若彤、魏如冰、金宝田等8人组成调研团队,在指导老师:张大利、艾丹丹、孙浩语的指导下踏上了对河南非遗——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发展的调研征程。此次调研,团队成员踏入郑州市碧沙岗公园、五一公园以及郑州文化馆,开展河南坠子调研活动。调研期间,团队成员借助实地考察、深度交流等途径,全方位、深层次地了解河南坠子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境遇。

此次调研,旨在精准剖析河南坠子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传承态势,深度探究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为这一古老曲艺的未来发展探寻方向。

在碧沙岗公园,一项针对不同年龄层人群的调研活动正在进行。调研团队发现,老年群体作为河南坠子的忠实爱好者,对其有着深厚的情感,但同时也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。年轻群体方面,普遍认为河南坠子节奏过于缓慢,与现代快节奏生活不相适应。坠子中方言复杂、语言表达混乱,令年轻人理解困难,进一步限制了受众范围。而且在海量娱乐信息的冲击下,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欣赏河南坠子。调研还发现,他们对河南坠子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,通过其他渠道接触较少,反映出河南坠子传播渠道单一。另外,河南坠子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,难以吸引年轻观众关注。许多受访者表示,为推动河南坠子更好地传承发展,需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,以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。

随后,调研小组来到郑州文化馆,在这里,他们与文化馆的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,了解了河南坠子在文化馆的展示和传承情况。文化馆通过举办展览、讲座和培训课程等形式,积极推广河南坠子文化,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文化馆内的河南坠子相关产品,包括传统乐器,演出服饰等,感受到了河南坠子深厚的底蕴。

最后,团队前往五一公园。五一公园是郑州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,曾是河南坠子艺人表演的重要场所。在公园内,团队成员与一些正在表演河南坠子的民间艺人进行了交流,了解到艺人们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,如演出机会减少、观众群体老龄化等。同时,他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,如通过与新媒体结合,利用直播平台吸引年轻观众。

通过这次对河南坠子的调研,团队成员深刻领略到这一传统曲艺作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更加坚定了助力其传承发展的决心。此次调研,让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河南坠子的艺术精髓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运用所学知识为其传承贡献力量的热情。未来,调研团队计划与学校社团及文化机构合作,定期举办河南坠子欣赏会和传承交流活动,邀请专业艺人现场表演与教学,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其魅力。同时,尝试将河南坠子与现代音乐、戏剧形式结合,创排融合性剧目,拓宽表演形式和受众群体。我们将持续努力,为河南坠子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,助力地方文化的繁荣兴盛。

版权所有 2001-2017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-商学院
地址:河南省郑州新郑龙湖镇文昌路1号 电话:0371-62436222,62436214 邮编:451191 E_mail:2365127546@qq.com